Chinese Books / 中文书

爱里联合:享受丰盛的生命——中世纪西欧的灵修传统 (温伟耀) 9789888165759 (明风)

RM154.00

内容简介:

现代基督徒面对不同的灵修传统与灵修操练,常会提出一种疑问:「活在现代的世界,这些历史上重要的灵修经验和操练,在今日的华人处境中是否仍然合适与可行?」

在这套著述中,作者从华人当代文化潮流的处境作起点,以现代人面对自我与关系、并现实生活挑战的挣扎与张力作为切入点,将人与上帝的关系放在论述主轴,尝试在基督徒的灵性困境中,指出灵修传统里前人所留下的经验与智慧,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说明,这些属灵原则与操练如何引导不同时代的人经历生命的改变。

系列简介:温伟耀基督教灵修学系列

本系列按着历史的先后而编写,三册各自有其主题和方向:

1.《在地若天:灵性的根基和探索》,由《圣经》的基础出发,主要探索基督教灵修传统在东部地区教会(北非、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希腊、俄罗斯)的体会和发展。

2.《爱里联合:享受丰盛的生命》,主要探索中世纪西欧地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灵修传统。

3.《和光同尘:在纷乱中活出真理》,重心放在自「宗教改革」以后,基督新教的灵修传统在新时代的挑战中如何迈向新里程。

三册皆有一个共通核心——探索和重建现代人的灵性生活

1 in stock

Description

产品说明:
作者:温伟耀

书号: 9789888165759

出版: 明风
日期: 2024年10月
尺寸: 21 cm x 15.5 cm 
页数: 451
重量: 620 g 

作者简介:
温伟耀
早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物理学,以量子力学研究取得硕士学位,后转为研究哲学及宗教学。1984年,取得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研西方哲学及基督教神学。1990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研中国哲学。199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兼任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杰出神学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亚洲神学中心研究员。温博士曾经受邀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等学府的客座教授。现在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荣休教授。

目录:

杨序 千锤百鍊始出来/杨熙楠
潘序 从古典到当代的搭桥者/潘怡蓉
自序 上帝的恩赐和选召/温伟耀
自序二/温伟耀

第五章 方济的灵修学(一) ——生命的经历与实践贫穷的体验

一、中世纪欧洲的世界和信仰

第一部 方济的生命与经历
一、悔改以前的日子(c.1182-1204,22岁以前)
1. 生于富裕之家
2. 对自己诚实、疏财仗义的性格
二、悔改的经历(1204-1206,22-24岁)
1. 第一次呼召:「骑士英雄」第二次受挫——「回家吧!」
2. 第二次呼召:弃绝肉体
3. 爱上贫穷
4. 第三次呼召:修建主的殿
5. 父子决裂
三、以基督的标准修葺教会(1206-1213,24-31岁)——建立团契、宣讲福音
1. 静默等候
2. 天国的使命与贫穷的福音
3. 和平之子
4. 团契的生活:「小兄弟」
5. 团契的生活:佳兰姊妹
6. 玫瑰盛开时
7. 医病赶鬼
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宣教与整顿修会(1213-1221,31-39岁)
1. 从团契变成组织——弟兄相处的苦恼
2. 面对组织的扩展——隐退与顺服
3. 福音与会规
4. 弟兄友爱之道
五、透射神性的光辉(1221-1226,39-44岁)
1. 圣诞重现
2.「五伤」的印记
3. 〈讚美上主歌〉
4. 从「失望的边缘」到「无限的讚颂」
5. 〈太阳弟兄颂歌〉
6. 死亡姊妹

第二部 方济的贫穷经历与生命的释放
一、第一层次的「贫穷」:「亲近,服侍贫穷人」的经历
1. 贫穷与悲悯(一):「跨出去」的勇气
2. 贫穷与悲悯(二):「接过来」的容量
3. 贫穷与悲悯(三):因为「专注」对方,而「遗忘」了自己
二、第二层次的「贫穷」:「自己成为一无所有的贫穷人」的经历
1.「彻底贫穷」的呼召
2.「放下」、「简约」中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第六章 方济的灵修学(二)——关怀、宽恕与生态灵修的呼召

第一部 方济的关怀与宽恕
一、从「关怀」到「悲悯」——方济敏锐的大爱
1. 感同身受的「同情共感」
2. 真切的关怀 ——必然带来行动
3.「关怀」和「悲悯」的属灵操练
二、和平与宽恕
1. 以「福音的生命见证」去传扬福音
2. 在战火中的「和平福音」
3. 宽恕——「感同身受」的想象

第二部 方济的生态灵修学
一、两个对「方济亲近大自然」不太准确的理解
1. 方济是中世纪的浪漫诗人?
2. 方济是典型的环保主义者?
二、为甚麽大自然在方济的灵性生活中那麽重要?
1. 他享受与大自然的沟通
2. 自己与周遭世界合而为一的情操
3. 看到上帝在其中
三、从〈太阳弟兄颂歌〉体验方济的「生态灵修学」
1. 方济的〈太阳弟兄颂歌〉
2. 〈太阳弟兄颂歌〉里的属灵体会
3. 透过大自然向上帝敬拜和讚美——〈太阳弟兄颂歌〉的启迪和实践

第七章 圣衣会的灵修学(一)——大德兰的祷告境界与「灵心城堡」

第一部 走向新时代、新世界的属灵挑战
一、十六世纪的欧洲:教会的转折点,西方文明的转捩点
1. 迈向「西方现代社会」——「中世纪」时代的终结
2. 十六世纪的欧洲——新时代、新文明的出现
二、十六世纪的西班牙——天主教灵修学黄金时代
1. 耶稣会的灵修学性格
2. 圣衣会的灵修学性格

第二部 圣衣会的灵修传统与性格
一、圣衣会的源流
1. 圣衣会的成立
2. 十六世纪西班牙的圣衣会及其改革
二、圣衣会的核心属灵体会
1. 核心:在祷告中与上帝会面
2. 爱的力量:纯全的爱慕而带来的亲近
3. 极致境界:与上帝联合
4. 进程:到达这极致境界的祷告进程阶段
5. 操练:足够的独处,宁静祷告的时间
6. 群体实践:生活、团契与服侍

第三部 大德兰的生平与经历
一、大德兰的性格和气质
二、大德兰的生平
1. 早年生活(0-20岁)
2. 灵性的挣扎与更新(20-39岁)
3. 坚定信仰、体验奥秘经历、建立革新修会(39-47岁)
4. 全面投入革新修会和写作(47-67岁)

第四部 大德兰的灵修学:祷告的体验与操练
一、「祷告」究竟是甚麽——祷告的三个核心真理
1. 目的——祷告为的是亲近上帝,可以与祂亲密地分享
2. 结果:在意志上——从差距到和谐一致
3. 途径(透过甚麽方式)——「情话绵绵」的「单独约会」
二、祷告的具体实践安排
1. 时间上的安排
2. 由「决心」而成为「习惯」
3. 困难——祷告的平淡乏味与属灵的美德
三、祷告的内容:怎样进行?
1. 专注(Concentration)
2. 阅读和默想(Consi诶eration)
3. 祷告交谈(Conversation)
4. 决定行动(Commitment)

附录(一)《灵心城堡》展示的灵性境界
一、《灵心城堡》的七重住所:灵性生命的成长蓝图
1. 第一重住所:迈向灵命的觉醒
2. 第二重住所:摆脱世界的骚扰、进入属灵生命的世界
3. 第三重住所:敬虔操守的努力
4. 第四重住所:从人的(主动)奋力到上帝临在的(被动)灌注
5. 第五重住所:与上帝联合
6. 第六重住所:与基督「订婚」——丰盛与受苦
7. 第七重住所:「灵婚」——成为基督的新娘
二、综论《灵心城堡》
1. 《灵心城堡》的贡献:总结、扩展历代灵修学的成果
2. 《灵心城堡》评议

附录(二)灵性生命的高峰境界——与上帝联合
一、灵性生命的高峰体验——内在(祷告)的经历
1. 体会:「宁静的祷告」(Prayer of Quiet)
2. 与上帝的关系:「全然的联合」(Full Union)
3. 经历:「浑然忘我」(Ecstasy)
4. 结合:「灵婚」(Spiritual Marriage)——彻底转化的联合(Transforming Union)
二、灵性生命的高峰体验——外在属灵美德)的表现
1. 转化(Transformation)——更新的「依赖」与更新的「抽离」
2. 更新的敏锐(Renewe诶 Sensitivity)
3. 更新的意欲(Renewe诶 Desire)
4. 返璞归真(Simplicity)

第八章 圣衣会的灵修学(二)——十架约翰的「心灵黑夜」经历

第一部 十架约翰的生平与经历
一、攀登基督教灵修学的高峰:大德兰与十架约翰的性格、气质
1. 十架约翰的性格、气质
2. 大德兰与十架约翰
二、十架约翰的生平
1. 第一个阶段(1542-1567):属灵预备期(25岁以前)
2. 第二个阶段(1567-1577):开始积极参与改革修会时期(25-35岁)﹝10年﹞
3. 第三个阶段(1577-1588):属灵经历高峰及写作时期(35-45岁)﹝10年﹞
4. 第四个阶段(1588-1591):参与教会行政的最后岁月(46-49岁)﹝3年﹞

第二部 十架约翰的灵修学:心灵的黑夜
一、从灵修诗《黑夜》到「心灵黑夜的灵修学」
二、十架约翰对「黑夜」的独特理解
1.「黑夜」的象徵意义
2. 十架约翰的「黑夜」——不是指因为人犯罪而带来的负面结果
3. 对「黑夜」不一样的积极、正面的理解
4. 领会「黑夜」的积极意义——对人生和灵命的重要
三、关于「心灵黑夜」的两个基础:「三个阶段的黑夜」与「人的心灵结构」
1. 三个阶段(三重)的「心灵黑夜」
2. 基础补充(一):人的「心灵结构」(the Structure of Human Soul)
四、第一重黑夜——「主动的感官黑夜」:人主动地让自己的感官黑夜
1. 欲望的转化(Transformation of Desire):熄灭对世间事物的胃口,为要对上帝的渴望留出空间
2.「主动的感官黑夜」的实践和操练
五、第二重黑夜——「被动的感官黑夜」和「主动的灵性黑夜」:上帝安排让人被动地进入黑夜
1. 上帝的退隐(the Absence of Go诶)的现象和经历
2.「被动」的感官黑夜——出自上帝计划的「黑夜」
3. 採取什么态度去应对?
4. 配合「第二重黑夜」的属灵操练:从「感官」迈向「灵性」的转化
5. 总结「第二重黑夜」——「被动的心灵黑夜」
六、第三重黑夜——「被动的灵性黑夜」:让心灵彻底淨化而与上帝联合
1. 为什麽需要有「第三重黑夜」?
2. 「第三重心灵黑夜」的体验是怎样的?
3. 「夜尽天明」:「黑夜」里极大的痛苦和矛盾——带来灵魂彻底的「转化」与在爱里的「安宁」和「自由」

第九章 圣衣会的灵修学(三):诗意的感性灵修学——十架约翰的「诗歌灵修学」与小德兰的「圣婴小道」

第一部 十架约翰的「诗歌灵修学」
一、属灵经历的「矛盾共存性」
二、十架约翰的三首灵修诗歌——《灵歌》、《黑夜》和《爱的活焰》
1. 十架约翰灵修学的初心:直接表达深刻体会的灵修诗
2. 从「灵修诗」到「诗歌释义」
三、怎样进入和领受十架约翰的灵修诗?
1. 为甚麽十架约翰要用灵修「诗歌」去表达他的属灵体会?
2. 怎样透过诗歌,让读者体会作者的感受?
四、 灵修实践:默想十架约翰的灵修诗成为你的属灵资源
1. 灵修举例(一):《灵歌》(1578年,1585年鳄1586年)
2. 灵修举例(二):《爱的活焰》(1585年)
附录:十架约翰的三首「灵修诗」

第二部 小德兰的生平与经历
一、我阅读小德兰作品的经历
1. 曾经尝试阅读《回忆录》的失败
2. 重新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小德兰
二、小德兰的生平
1.进入加尔默罗修院之前的「早年生活」(15岁以前)
2. 在加尔默罗修院的生活和经历(15-24岁)

第三部 小德兰的「圣婴小道」
一、进入小德兰的属灵生命——怎样阅读小德兰的作品?
1. 直接阅读她的作品
2. 《自献于上帝仁慈之爱》的祷文
3. 诗歌〈落瓣的玫瑰〉
4. 阅读小德兰的《回忆录》第9至11章
5. 阅读她所写的信件
二、小德兰的「圣婴小道」(The Little Way of Spiritual Chil诶hoo诶)
1. 「圣婴小道」——小德兰总结她的属灵体会
2. 「属灵上做一个小孩」是甚麽意思?
三、「圣婴小道」引伸出的属灵体会真理
1. 「返璞归真」
2. 「以情玫虚」
3. 「对比呈空」
4. 「爱中自重」
5. 总结:小德兰的「圣婴小道」
四、后话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爱里联合:享受丰盛的生命——中世纪西欧的灵修传统 (温伟耀) 9789888165759 (明风)”